发布时间:2025-11-04
2025年11月2日上午10时30分,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多介质交叉治理学科交叉中心特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淼教授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本次报告主题为“跨介质环境模拟科学装置构建与环境系统中‘2周’外问题探索”。会议由环境学院院长展思辉教授主持。天大科研院副院长童银栋教授、王岩老师、教务处副处长宋春风教授、理学院李轶教授、环境学院刘轶文、赵迎新、赵伟高、朱婷婷以及众多学生现场参与。
首先,展思辉院长对李淼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期待本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能够为环境学院的师生带来新的启发与收获,并促进学院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李淼教授从“为何构建”“如何构建”以及“构建后如何应用”三个维度,深入阐述了跨介质环境模拟科学装置的战略意义与技术路径。他提出,该装置不仅能够模拟水、土、气等多介质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更可为理解与预测长期环境行为提供关键平台。
针对报告中重点提出的“2周”外问题,李淼教授阐释其内涵:即超越传统以两周为周期的环境观测与评估局限,探索更长时间尺度下的环境过程与机制。他指出,“2周”外问题的突破将极大提升对环境演变趋势的预测能力,而跨介质环境模拟科学装置正是实现该目标的核心工具。李淼教授进一步分析了该装置在揭示污染物跨介质循环机理、评估系统风险及支持环境决策等方面的潜在贡献。

整场报告中李淼教授以生动的案例与严谨的逻辑,将复杂科学问题系统阐述,引发在场师生的广泛思考与热烈讨论。多位教授及同学就装置设计细节、模型耦合方法、“2周”外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等问题踊跃提问,李淼教授一一作出细致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此次报告不仅加深了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在环境领域的学术对话,也为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未来,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学术交流,聚焦国家环境治理重大需求,致力于在跨介质环境模拟与系统治理方面取得更多创新突破。

(来源:赵迎新 编辑:田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