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9
2021年11月14日,第十届“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生态环境领域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参会人员达320余人。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侯立安院士,中国工程院马军院士,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陈冠益教授,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汪磊教授,天津大学宋春风教授做特邀报告;同时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齐崴主任,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邱顺添教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周明华教授,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思亮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庆岭教授作为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工系副主任纪娜、环生系副主任刘宪华、副教授童银栋,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教授朱佳雷、晏智峰,天津美天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秀丽等评委参加评审;共有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40余名优秀博士生围绕自身研究领域进行口头汇报或海报展示。
会议现场照片
论坛由刘庆岭和周明华联袂主持,齐崴、邱顺添分别代表研究生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为论坛致辞。齐崴主任对环境学院举办的“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生态环境领域博士生学术论坛表示肯定,并对博士研究生寄予了厚重的期望;邱顺添院长指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环境学院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新环境”人才培养能力,坚持交叉协同,努力构建“大环境”学科发展格局,继续提升学校环境学科的影响力。
环境学院副院长刘庆岭主持会议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齐崴作大会开幕式致辞
环境学院院长邱顺添作大会开幕式致辞
14日上午为专家特邀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马军教授作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线上主题报告,以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指出了碳中和愿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碳中和愿景下低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策略。
马军院士作大会邀请报告
侯立安院士介绍了我国水环境防治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从法律法规完善、饮水工程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节水工程、工业废水减排等多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效,并概括了我国新材料发展及膜法净水技术的应用情况,提供了新材料在推动未来膜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发展建议。
侯立安院士作大会邀请报告
陈冠益教授首先介绍了“交叉学科”在当今环境背景下设立的必要性,之后详细介绍了科学研究及科研创新的基本规律,对今后大家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他建议到,我们需要培养家国情怀及全球视野,成为综合性人才。
陈冠益教授作大会邀请报告
任智勇教授从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入手,指出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碳捕获和利用的可行性大增,而污水是理想的原材料,但是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去发掘和迎接其潜力与挑战。
任智勇教授作大会邀请报告
汪磊教授作了题为“环境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开发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环境微塑料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课题组在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检测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汪磊教授作大会邀请报告
宋春风教授以温室效应和全球能源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生物质资源耦合碳捕集技术(BECCS)在“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分享了生物法碳固定等研究进展。
宋春风教授作大会邀请报告
论坛还邀请了天津美天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蔡诚为大家作了题为“超亲油疏水膜材料在油品净化领域可行性应用研究”的报告。
蔡诚工程师作大会邀请报告
14日下午为博士生汇报以及海报展示。经过现场专家打分评选,最后来自南开大学的博士生苏丽娜获得了此次论坛特别优秀奖;天津大学于志昊和张笑寒获得一等奖;天津大学刁新勇、郑燕飞和南开大学于福波获得二等奖;南开大学彭楚、天津大学连少翰等4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天津大学武文竹、南开大学杨岚鹏等10位同学获得优秀奖。天津大学王莫茜获得人气海报奖;南开大学柳文浩、天津大学王舒等5位同学获得优秀海报奖。
博士研究生现场口头报告
博士研究生线上口头报告
海报交流
评委点评
颁奖
本届论坛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协办,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在津环境领域不同研究背景的博士生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了在津高校博士生互动的新方式,相信每位参会同学均收获颇丰。
(撰稿人:王舒 褚献献;编辑: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