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高等学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及环境专业建设研讨会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3-05-08

  2023年55日-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津南双碳研究院联合承办的高等学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及环境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的专家与教师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陈冠益主持,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贺克斌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理科事业部副主任陈琪琳编审分别致辞。巩校长介绍了天津大学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的进展,并对来津参会的专家和教师表示欢迎。贺院士指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环境监测”在环境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最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成果融入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行业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为我国环境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

4F424

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陈冠益主持会议


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贺克斌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理科事业部副主任陈琪琳编审致辞

 

5581C

会议现场

 

随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文清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高吉喜主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毛玉如副站长、东华大学奚旦立教授、天津大学王灿教授作了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文清院士作了关于“双碳”目标下环境光学监测技术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我国重要环境科技计划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新兴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双碳、水体环境、卫星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在国家安全、政策独立中的重大意义。

 

49BA3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文清院士作大会报告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高吉喜主任作了关于遥感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现状与前景的报告,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多元化的遥感平台将为遥感监测带来新机遇。

75D26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高吉喜主任作大会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毛玉如副站长作了关于当前生态环境监测重点工作和聚焦管理需求的技术发展的报告,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现状以及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要推动监测技术发展及其在应急监测、实验室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对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进行了介绍,为我国碳监测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535EC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毛玉如副站长作大会报告

 

东华大学奚旦立教授作了关于环境监测课程发展与教材建设的报告,他从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教材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教材的对象及编写原则,强调教材编写应以基础知识为重点,优秀的教材必然是“咬文嚼字,千锤百炼”,具有“工具书”的部分功能。

5D7BC

 东华大学奚旦立教授作大会报告

 

天津大学王灿教授作了关于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监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报告,阐述了当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痛点与难点,提出“LOVE”四维度立体式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天津大学“环境分析监测”项目式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特色及教学成效。

63097

天津大学王灿教授作大会报告

 

在课程交流报告环节,重庆大学吉芳英教授、同济大学陈玲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祁建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战金艳教授、广州大学宋刚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李海华教授围绕环境监测课程的建设,分别作了“基于培养目标的环境监测课程建设思考”、“环境监测课程内涵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融入海洋监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基于‘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环境生态监测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环境监测实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沉浸式案例教学在环境监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实践”的报告。

 

重庆大学吉芳英教授、同济大学陈玲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祁建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战金艳教授、广州大学宋刚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李海华教授作课程交流报告

 

在会议最后的自由交流环境,各院校参会教师踊跃提问,积极发言,围绕“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此次教学研讨会的举办对新时代背景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与会专家与教师代表进行交流讨论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撰稿:赵欣 编辑:刘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