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环境学院举办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第6期——发明专利预审与撰写技巧

发布时间:2024-12-29

2024年12月21日下午,由学院主办的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第6——“发明专利预审与撰写技巧分享”在学院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批预审员旭老师担任主讲嘉宾。老师拥有四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利预审经验,累计审查专利申请1100余件。为到场的研究生及教师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干货满满的学术分享会。

现场照片

全面剖析发明专利申请与撰写技巧

讲座中,旭老师从五个部分对发明专利申请和撰写技巧进行了深入讲解。首先,通过简要介绍专利的概念与特性,帮助大家明确了专利权的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随后,结合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职能,深入分析了专利预审的概念与意义,为现场听众详细解读了专利申请的核心流程。

在第三和第四部分,老师围绕专利法中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两大关键点展开了分析。强调,新创性是专利获得授权的重要条件,在权利要求撰写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申请文本和现有技术的区别和改进之处。此外,还概括性地介绍了专利授权客体及不授权客体的范围,为大家厘清了专利撰写和申请中的误区。

最后,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了专利预审中常见问题和应对技巧。例如,申请文件中的附图标记不清、技术方案描述不完整、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模糊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率。建议申请人在撰写申请文件时要严谨规范,避免因细节疏忽导致专利被驳回。

深化对专利法的理解与实践

讲座中,老师还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专利法下发明人及申请人的权利与义务。指出,发明人必须是对发明创造做出实质贡献的人,而申请人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在申请过程中,申请人需要特别注意专利文件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比如发明名称应与技术方案相符,附图和文字描述要准确对应。此外,还提醒大家,专利申请应优先于论文发表,否则可能影响专利授权的成功率。

现场学生咨询

老师最后还分享了预审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包括现有技术的界定、创造性的判定以及说明书的撰写规范。强调,预审员在审查时会特别关注专利是否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性要求,而申请人则需要通过详实的技术描述和逻辑严密的文件撰写,确保发明方案具有足够的法律支撑和技术优势。

本次活动为研究生及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发明专利申请与撰写的宝贵机会。旭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对专利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尤其是对如何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加快专利授权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的目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为师生搭建高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助力大家在科研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


个人简介

徐旭,硕士研究生,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批预审员,滨海新区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中级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具备四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利预审工作经验,共计审查1100余件专利预审申请。主要负责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校或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预审质量研讨工作等,曾参与编写《预审质量典型案例汇编》《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操作规程》等多本预审资料。


来源:李慧攀 编辑:田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