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7
图文摘要
成果简介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牛志广教授团队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phthalate esters (PAEs) in urban water supply system: PAE-degrading bacteria existed in the pipeline biofil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供水安全,明确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供水系统全过程中的赋存情况,从管壁生物膜分离得到了能够在实际管网环境中生存的PAE降解菌,并研究了其在其他碳源、余氯、生物膜细菌存在下的生长特性和PAE降解能力,有助于了解PAE的生化降解过程,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成果详情
图1. 本研究的中国南方某净水厂工艺流程和七个采样点。
以中国南方某采用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净水厂为例,采集了原水、不同工艺环节出水、出厂水、不同距离的龙头水共计7个点位的水体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对16种目标PAE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有6种被检出,龙头水中的PAEs浓度高于出厂水,说明管道输配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
图2. 生物膜培养装置。
同时,在实验室搭建模拟管道装置,在第3个月时开始采集管道内壁生物膜样品。以4种常见的PAEs作为唯一碳源,分离得到了4株PAE降解菌,其在12小时内对初始总浓度为1 mg/L的PAEs的降解率为34.83%至56.54%。
图3. Pseudomonas sp. P1的生长情况和其在模拟管道环境中对PAEs的降解能力。
从上述4株PAE降解菌中选取Pseudomonas sp. P1作为代表,发现其他碳源的存在使其对PAEs的降解过程延长,余氯的存在对细菌生长趋势与降解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与其他细菌共存的管网生物膜环境中,Pseudomonas sp. P1的丰度能够上升3至4倍,在24小时后成为优势菌。
项目资助
本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203803)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01522)资助。
主要作者简介
张笑寒,第一作者,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已在Water Research(3篇)、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Letters期刊发表一作论文5篇。
电子邮箱:zhang_effort@163.com
张颖,通讯作者,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环境新污染物、水质安全与人体健康,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环境领域高水平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本,荣获2021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入选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个人主页:https://faculty.tju.edu.cn/226062/;电子邮箱:yzhang_n@tju.edu.cn
牛志广,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为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控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水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对欧合作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环境领域高水平论文170余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获省部级自然科学特等奖1次,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担任国家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新污染物治理专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陆海水域污染防控分会委员、联合国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福州市人民政府顾问、天津市水务集团专家顾问等。
个人主页:https://faculty.tju.edu.cn/050043/;电子邮箱:nzg@tju.edu.cn
(来源:张笑寒 编辑:田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