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成功举办“北洋环境前沿论坛”第二十二期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08-05

2025年7月30日上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北洋园校区59教学楼A215成功举行了“北洋环境前沿论坛”第二十二期学术报告会。本次活动作为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系列重点学术安排之一,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共同探讨健康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前沿议题。

论坛特邀来自芬兰奥卢大学工学院的Ulla Haverinen-Shaughnessy教授到访并作专题报告和交流。Ulla Haverinen-Shaughnessy教授是奥卢大学工学院的教授兼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健康建筑与可持续建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于2018年被授予国际室内环境与气候学会(ISIAQ)会士荣衔,并获得芬兰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基金资助。Haverinen-Shaughnessy教授曾深度参与多项国际及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欧盟地平线计划、芬兰科学院基金以及Halton基金项目。作为该领域的核心专家,曾联合编制《节能、健康、舒适室内环境指南》。迄今,已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总被引用次数高达2884次,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此次Ulla Haverinen-Shaughnessy教授受邀到访,旨在推进与天津大学孙越霞教授共同牵头的“公共建筑低碳健康目标保障与合格评定关键技术”中芬国际合作项目的具体落实与深入开展,该项目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提供支持。

Haverinen-Shaughnessy教授以“IEQ in schools, assessing effects on students’ health and learning outcomes”为题,围绕学校室内环境质量(IEQ)对学生健康与学习成果的影响这一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全球学校IEQ面临的普遍挑战,并强调不良IEQ与学生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及学业表现之间的显著关联。报告系统介绍了通过空间-时间建模等创新方法评估和改善学校IEQ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通风不足、潮湿等问题对学生健康的负面影响,并证实教室通风率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线性关联。同时,通过分析大型学校建筑翻新项目案例,全面展示了HVAC系统升级、清洁服务改善等措施如何显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进而有效减少学生因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导致的缺勤天数,有力证明了改善学校IEQ对促进学生健康和学习效益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表面清洁与建筑材料选择等策略。

交流现场反响热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越霞教授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工作,并与现场师生共同参与互动讨论。大家围绕室内环境质量的探究和影响以及未来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指南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展现了环境与健康交叉领域的广阔研究前景。

“北洋环境前沿论坛”作为环境学院持续打造的高水平学术品牌,一直致力于推动跨学科协作与产学研融合创新。在天津大学“百卅荣光,强国担当”校庆主题指引下,本次论坛不仅为校庆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也彰显了天大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前沿科技的使命担当。

据悉,论坛后续将开展多期活动,进一步推动学院科研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此次报告会也为拓展国际校际合作与激发青年学者科研潜力搭建了优质平台,为实现健康人居环境目标注入了“天大力量”。


(来源:孙越霞  编辑:田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