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环境学院宕昌帮扶结硕果 助力乡村振兴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08-11

近年来,天津大学环境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对甘肃省宕昌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人才帮扶、科技帮扶和教育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宕昌乡村振兴。

人才帮扶:接力挂职显担当

环境学院始终将人才帮扶作为助力宕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选派优秀教师赴宕昌挂职,形成人才接力帮扶机制。2022年6月,学院推荐黄俊老师赴宕昌县挂职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他扎根宕昌乡村一线,深入全县乡镇调研,精准对接"宕昌所需"与"天大所能"。挂职期间,黄俊老师不仅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还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宕昌文旅资源,是当地的"宣传大使",成为家喻户晓的"宕昌网红"。2025年,黄俊老师挂职期满后,环境学院又推荐彭森老师接续帮扶重任,确保帮扶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这种"传帮带"的人才接力模式,为宕昌乡村振兴在挂职人才方面提供了持续支持。

科技帮扶:创新驱动解难题

在科技帮扶方面,环境学院多个科研团队的技术成果在当地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在木耳乡马莲村,由黄俊副教授团队负责的高效设施栽培示范项目通过无公害栽培、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成功实现从菌菇种植到蔬菜高效种植的产业转型。项目推广的博洋系列甜瓜品种获得2023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技术已在多个乡镇推广,辐射超过300个大棚;王天志副研究员团队在南河镇开展的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研发的微纳米气泡技术使养殖密度预计提高30%,鱼苗成活率达98%以上。该技术同时实现了"养殖废水"向"灌溉肥水"的转化,构建了"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农业种植"一体化高效生产模式;针对山区供水难题,刘洪波副教授、赵伟高副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振兴号二代A"智能净水设备在沙湾镇大寨村投入使用。该设备具备全自动化运行、远程监控等功能,已接入县级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山区电力不稳定、运维难度大等问题;在大寨村,由环境学院提供技术支持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运行良好。该项目采用单回流A0(SRAO)+侧循环澄清池SCMF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使全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至90%以上,有效保护了白龙江上游生态环境。

教育帮扶:扶志扶智促发展

环境学院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多措并举助力宕昌教育发展。通过"梦想教室"建设、学生结对帮扶、夏令营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宕昌县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自2020年起,学院在官亭镇九年制学校建立的"梦想教室"已成为教育帮扶的重要平台,累计投入资金3.76万元,不仅配备了书架、电脑、移动桌椅等硬件设施,还建设了图书漂流角和电脑交流区,捐赠图书270册。更为重要的是,学院依托"梦想教室"开设了系列专题讲座,涵盖环境科普、生涯规划、求是精神等多个主题,五年来共举办19场讲座,惠及学生600余人次。刘洪波书记主讲的《环境关乎你我他》和吕学斌教授分享的《让求是精神在雪域高原绽放》等课程,深受当地师生欢迎,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

"绿色梦想"夏令营作为学院的品牌帮扶项目,连续开展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模式。2020年首届夏令营邀请6名宕昌学生来津,安排6个教师志愿家庭接待,3名学生志愿者全程陪同,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大学氛围和城市文化。2023年的"净水归源"实践队和2024年的"宕寻未来"实践团队进一步丰富了夏令营的内容和形式,后者更因其创新性的帮扶模式获得了媒体的广泛报道,阅读量突破10000+,并荣获红色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展现了学院教育帮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消费帮扶:产业振兴助增收

在消费帮扶方面,环境学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助力宕昌县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教师不仅积极购买宕昌农产品,还结合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帮扶,如赵伟高捐赠价值66000元的净水系统,王天志捐赠价值36698元的灌溉系统,实现了消费帮扶与技术帮扶的有机结合五年来,学院消费帮扶工作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帮扶金额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10.45万元增至2024年的14.461万元;二是帮扶形式不断创新,从单纯的农产品采购发展到技术设备捐赠、产业支持等多元化模式;三是参与范围持续扩大,从最初的教职工扩展到校友、合作企业等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帮扶模式,不仅直接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更为宕昌县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日,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党委常务副书记雷鸣宕昌考察推动定点帮扶工作期间,看望慰问了学院挂职干部,并实地察看学院科技成果应用情况。

环境学院在宕昌的帮扶实践,充分展现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未来,环境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聚焦宕昌发展需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培育等方面继续深化帮扶,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天大智慧"。此次考察充分展现了我院科技帮扶的创新成果,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来源:戴喜娜  编辑:田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