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市场环境的快速变迁与环境学院院研究生对高质量就业需求的迫切增长,环境学院研究生会深入剖析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状况,发现环境学院研究生在专业技能上具有优势,但部分学生综合应聘竞争力稍显不足。
为破解这一难题,环境学院研究生会提出“四个立足”,立足年级差异,强化分类指导,立足就业榜样,共筑朋辈桥梁,立足多维渠道,拓展企业合作,立足就业引导,扎根祖国需要,从分类施教、榜样力量、校企合作、理想信念四个维度,强化就业指导、聚焦拓宽就业渠道,通过职业规划辅导、面试辅导、就业引导、就业经验分享等多元化途径,全方位助力环境学院研究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主要做法
做法一:立足年级差异,强化分类指导
环境学院研会坚持“全年级全方位”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开展针对性就业辅导工作,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分享会,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展面试辅导和双选会、实习招聘会等;此外,还针对备考选调生、公务员的同学开展选调生讲座等活动。全方位助力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掌握求职技能,不断完善不同学习阶段职业教育体系。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还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求职策略,最终实现职业目标。
做法二:立足就业榜样,共筑朋辈桥梁
环境学院研会积极调动杰出校友、学生党员及优秀朋辈三大核心群体的引领力量,将各群体的典型案例通过事迹报道、线上宣讲会、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宣传,全方位展示各群体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体师生共同进步。助力学生树立积极就业观,增进学生对各行业各岗位的认识,有效促进了学生求职目标的明确与调整。
做法三:立足多维渠道,拓展企业合作
环境学院研会积极做好就业服务,举办北极星招聘会、建筑交通环境类就业实习双选会等大型就业招聘活动;深化校企合作,与海信日立、牧原、苏科环保等多家企业深入交流,邀请企业人力来学院举办招聘宣讲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岗位需求及招聘流程,为学生未来的求职之路铺设了坚实的桥梁。
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职行大篷车”项目,学生们以此为契机前往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近距离接触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环境及员工风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与定位。
做法四:立足就业引导,扎根祖国需要
环境学院研会积极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深度参与“西部计划”与“励行计划”,引领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服务国家需求。组织选调生深度考公讲座,加强学生对基层选调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助力环院学子基层发展之梦。
项目创新点
创新点一:年级定制化就业支持体系
本项目突破传统“一刀切”的就业指导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针对不同年级的精细化就业支持体系。针对研一年级学生,研会特别推出了职业规划分享与Offer经验交流环节,旨在通过毕业学子的宝贵经验,帮助低年级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合理规划发展路径。而针对即将步入职场的研二学生,研会则提供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模拟面试与简历优化服务,确保每位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都能展现出最佳状态,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一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点二:就业资源可视化整合平台
为了打破信息壁垒,让每一位研究生都能便捷地获取并利用校内外就业资源,研会创新性地制作了全校及本院的就业资源整合图,并面向本院研究生发放。该图针对不同职业规划方向的学生罗列可用资源,包括企业招聘信息、招聘时间轴、简历修改等就业指导服务,实现了就业资源的可视化与便捷化查询。这一平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学生间的信息共享与互助合作,为研究生的就业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项目成效
针对不同年级定制的就业支持体系,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与求职技能,助力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校友面对面与名企面对面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还促进了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而职行大篷车项目的推出,更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职场环境,加深了对行业与岗位的理解,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有力支持。本项目不仅促进了学院研究生就业率的提升,还为学生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